新闻中心news

先把班补完!石铭职业首秀坦言紧张,调休参赛终迎突破

2025-09-16
浏览次数:
返回列表

石铭的脸上还带着一丝职场人的疲惫,但握紧球拍的那一刻,他的眼神里只剩下专注与坚定,这位通过调休制度从办公室走向赛场的特殊选手,正在重新定义人们对职业运动员的认知。

上海某科技公司的年轻程序员石铭,在刚刚结束的国际网球公开赛资格赛中,以非种子选手身份连胜两场闯入正赛,创造奇迹的背后,是他连续一个月每天加班到深夜“先把班补完”的坚持,以及向公司申请的特别调休安排。


01 数字劳工,赛场新兵:双重身份的首秀挑战

2025年中国网球公开赛预选赛现场,一个身影格外引人注目,石铭,25岁的上海科技公司程序员,此刻正站在他职业网球生涯的首秀赛场上。

他与传统职业选手截然不同——没有常年系统训练的经历,没有团队陪同,甚至没有足够的赛场经验,他的世界排名仅为第724位,对手则是排名前200的职业选手。

比赛开始前,石铭还在用手机处理工作中的紧急事务。“没办法,项目正在关键阶段,虽然请了调休假,但有些问题只能远程解决。”他苦笑着对记者说。

首盘比赛,石铭明显紧张,失误频频,1-6的比分似乎预示着一场毫无悬念的溃败,场边观众没人能想到,这位名不见经传的选手竟能在后续比赛中实现惊天逆转。

02 调休参赛:职场与赛场的双线作战

石铭的网球之路始于大学时代,那时他已是校园里的网球明星,毕业后,像大多数人一样,他进入职场成为普通上班族,但对网球的热爱从未消退。

2025年初,中国网球协会推出“开放竞赛”计划,允许业余选手通过特定渠道参加职业赛事,石铭看到消息后,内心深处的火苗被重新点燃。

“我知道这很疯狂,但我必须试一试。”石铭告诉记者,他首先需要解决的是时间问题——作为一名程序员,他的工作强度众所周知。

为此,他制定了详细的计划:先与团队一起加班加点完成项目关键模块,然后申请调休获得连续两周的比赛时间。“这就是我说的‘先把班补完’策略,只有工作安排妥当,我才能安心比赛。”

03 紧张首秀:从办公室到赛场的心理跨越

站在职业赛场上,石铭坦言自己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。“在办公室处理代码问题,和面对全场观众比赛完全是两回事。”

第一盘比赛中,他的紧张情绪显而易见。“我的手心全是汗,发球时甚至感觉不到球拍的存在。”石铭回忆道,“那种氛围比我们公司的项目答辩会紧张十倍。”

转折点出现在第二盘开始时,石铭突然意识到,自己已经没有什么可失去的了。“我想着最坏也就是输掉比赛,然后回公司继续上班而已,这么一想,反而放松下来了。”

心态转变带来技术发挥的改变,石铭开始发挥出自己真正的水平,底线击球变得稳定有力,发球也逐渐找到状态,连续两个6-4,他不可思议地连扳两盘,最终以2-1的总比分实现逆转。

04 平衡之道:职场与职业体育的新可能

石铭的经历并非个例,2025年以来,中国已有数十名职场人士通过各种方式参与职业体育赛事。

国家体育总局推出的“全民竞技”计划,为业余选手提供了参与职业比赛的通道,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鼓励企业实行弹性工作制,为员工发展多元能力提供空间。

某知名人力资源专家表示:“石铭的模式代表着未来职业发展的新方向——人们不再被单一职业所定义,而是可以同时追求多种职业身份。”

科技公司也对石铭的选择表现出惊人支持,公司发言人表示:“我们鼓励员工追求全面发展,调休制度正是为员工平衡工作与个人发展而设计的。”

05 特殊训练:编程与网球的双重思维

作为一名全职程序员,石铭没有像职业选手那样每天训练6-8小时的条件,他的训练时间主要来自工作日早晚和周末。

“我开发了一套独特的训练方法。”石铭解释道,“其实编程和网球有共通之处,都需要逻辑思维和模式识别能力。”

他利用午休时间进行视觉化训练,在脑海中模拟比赛场景;晚上下班后,他会在公司健身房进行体能训练;周末则全部投入到实战练习中。

甚至他的编程技能也为网球训练提供了帮助——他编写了一个分析击球动作的程序,通过手机摄像头捕捉自己的动作并与职业选手进行对比。

先把班补完!石铭职业首秀坦言紧张,调休参赛终迎突破

06 未来之路:不确定中的无限可能

对于未来,石铭保持理性态度。“我知道自己可能永远无法成为顶尖职业选手,但这次经历已经足够珍贵。”

比赛结束后,石铭将回到公司继续工作。“项目组还在等我回去完成最后的产品测试,”他笑着说,“网球场给了我新的视角,我相信这会使我成为更好的程序员。”

石铭的故事正在激励更多职场人士追求自己的体育梦想,国内各大体育论坛上,无数职场人分享着如何平衡工作与训练的经验。

先把班补完!石铭职业首秀坦言紧张,调休参赛终迎突破

中国网球协会负责人表示:“石铭这样的选手为我们提供了新思路,职业体育可以有更多元化的参与方式,我们正在考虑推出专门为职场人士设计的赛事体系。”


比赛结束后的第48小时,石铭已经回到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的办公室,电脑屏幕上跳动着代码,角落里的网球包却暗示着主人不同寻常的双重生活。

他的手机不断闪烁着新消息——媒体采访、训练邀请、甚至来自潜在赞助商的问询,世界突然为他打开了更多可能性的门。

窗外,城市的网球场上,更多像石铭一样的职场人正握着球拍,在工作和梦想之间寻找着自己的平衡点。

搜索